乡愁,是一片白云,一汪清泉,一叶扁舟,一念相思;乡愁,是打开尘封回忆的钥匙,是游子心中柔软的惦念。《乡愁·中国》系列图书收录了个传统村落,几乎全是经国家文物局等相关机构认定的最具中国特色、最具乡愁气息的传统村落。其中,灌阳县灌阳镇仁义村唐家屯就是《乡愁·中国》书中的一部分。
唐家屯位于都庞岭下,背靠莽莽青山,村前平畴沃野,灌江河水如玉带般围绕村前流过。古祠堂正门悬挂的对联“池如新月堤如带,山似屏风水似城”,就是该村景观的真实写照。
唐家屯侧面全景
村里建筑中典型的大排窗,有各种窗户形状,比如万字格、圆方格、竹节花等等。
唐家屯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灌阳县昭仪村举人唐世宾离任四川渠县知县回乡后择居于此,始成村落,迄今已有余年。该村自立村以来,村民重视村落长远规划,顺应地理,尊重自然,古建筑形制、结构博纳众长;古民居规模宏大,释、道、儒三教包容共存,私塾、武馆并茂,民风淳朴,崇文尚武,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古村落。
年久失修的石头“钉子”路,细细探访,当年的6处古门楼多已不见,只剩下脚下的几块长条麻石上依稀可见当年大门的痕迹。村中的道路大多为青石板和五色鹅卵石“钉子”路,民居有的虽然破旧,但原汁原味,古韵犹存。
唐家屯的典型建筑——马头墙,美观的同时还有防火的作用。
还有为数很少的几个耄耋老人居住的旧房子中
唐家屯的建筑远近闻名,自明代建村以来就注重长远规划,注重功能布局。
村口正前方设有一池塘———井塘,一到夏季,凉风吹佛,一片“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的美景让人沉醉。
村中依照“四纵四横”而建的古宅,却井然有序。村正前方(米处)南北两个小山岗(峦山凸和台上)间筑起一道高、宽约3米,长近米,形似明代以前官袍上的玉带的弧形风水堤,从而使村落的地形由倒“U”变为“O”形,据说这样可以造福子孙。
远眺村庄,四周远山环抱,水绕全村。虽然古宅、古巷、古井、古墙及墙上的古画、古木雕已经留下了不同的时代烙印,但乡愁却深深的刻在了一代又一代唐氏家族人的心中。
(刘召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