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重庆农民冒死救下18岁小红军,离

白癜风康复成果展 http://www.bdfyy999.com/xinwenzhongxin/yiyuanxinwen/103289.html

年,在重庆秀山县一个叫车田村的小山村里,在李木富充满担忧和愧疚的目光中,一个瘦小的小红军拄着拐杖朝村外走去,拐杖上挂着的两个讨饭的竹筒发出清脆的响声。

李木富知道,这个有腿伤的年轻人在路上恐怕很难活下去,但他也没有办法了,家里实在没有余粮了。

他不会想到,当自己年再次得到这个红军战士的消息时,小乞丐已经成为了开国少将。

这个一生以传奇著称的小红军是谁?他和李木富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负伤

年10月,红二、六军团准备从贵州撤往湘西,段苏权临危受命,上任独立师政委,与师长王光泽共同带领独立军掩护主力撤退。

此时的段苏权年仅十八岁,本应该是读书写字的年纪,而他却不得不放下了笔,拿起了枪。

王光泽

段苏权和王光泽率领的独立师只有八百余人,枪更是只有四百多支,但他们面对的敌人却高达万人,这样的战争注定血流成河。

20多天的时间,20多次的战斗,这八百多名战士在段苏权和王光泽的带领下全都以一当十,将上万人的敌军部队死死拖住。

估摸着主力部队已经成功完成转移,段苏权和王光泽决定带着剩下的兄弟朝湘西赶去,只有和大部队会合才能保住独立师,但在撤退的途中,意外却发生了。

他们在途中遭到敌军围攻,减员多人。

原本就只有八百多人的队伍一下子就损失了四分之一,这对身陷重围的独立师是个不小的打击,他们不得不更改作战计划。

再往湘西去是行不通了,已经看破独立师目的的敌人在路上肯定设了不少埋伏,综合考量之下,段、苏二人打算往四川秀山转移。

但在途中一个叫古镇梅场的地方,带着士兵冲在最前面的段苏权却不幸被敌军打中脚踝。

好在他被士兵们及时救下,保住了一条性命,只是可惜之后的日子里段苏权就只能躺在担架上让士兵抬着走了。

而独立师的处境似乎也随着段苏权的负伤而更加危险,敌军穷追猛打,几乎把独立师逼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段苏权和王光泽都知道,这时候再带着伤员只会将全军拉入更加危险的境地,最好的办法是将段苏权寄放在当地的百姓家。

恩人接济

熟悉革命的人都知道,寄放在平民家中的伤员大多数时候并不比在战场上安全。

倒不是说人民群众不热心,只是相对于带有暴力属性的军队,敌军来袭时,百姓并没有保护伤员的能力。

但段苏权却并不在意这些,只要能让独立师的兄弟们多一分生的希望,他愿意承担这一份死的风险。

段苏权当年藏身的山洞

与王光泽达成一致意见后,段苏权被寄放在了雅江乡车田村,这里人烟稀少,只有寥寥几户村民居住,相对之下隐蔽性更高。

而接济段苏权的农民就是开头提到的李木富,李木富也不是什么胆大的人,但当他和妻子杨桂花看见担架上小战士的虚弱模样时,又不由得一阵心疼,便答应了下来。

李木富带着众人到山上寻了个月牙形的隐蔽山洞,将段苏权藏在了山洞中。

洞中的山泉和李木富带来的稻穗让段苏权度过了平静的一晚,不过也仅仅是一晚罢了。

翌日清晨,民团的到来让山洞陷入紧张的气氛当中。

跟在民团后边的李木富满脸愧疚,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

段苏权

段苏权当然知道民团找到这离不开李木富的帮助,但这不能怪他。

李木富毕竟是一个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面对民团的盘问和逼迫,只能选择妥协。

这也是段苏权最早选择参加革命的原因,他希望有一天,人与人之间再也没有压迫,普通人也能安居乐业。

当然那是后话了,现状却是民团抢了段苏权的军装和大洋,只给他留下了一条血迹斑斑的裤衩。

斩草必定要除根,民团正打算了结段苏权的生命,一个声音却喝住了他们。

原来是李木富,他实在不忍小红军被人杀死,便鼓着勇气劝说民团头目放过这个本就时日无多的孩子。

听见李木富的劝阻,民团头目不免诧异,但念及李木富曾给民团的人做过衣服,便带着手下离开了。

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此后的日子段苏权还是只能靠着李木富和杨桂花每日送来的一点草药和一顿红薯稀饭吊着一口气。

对于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来说,正处在长身体的年龄,又受了严重的伤,这一点食物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但李木富一家也没有什么富余的粮食,这些食物都是一家人省了又省才留出来的,实在饥饿难耐时,段苏权也只能靠喝山泉减缓饥饿感。

然而半个月后,李木富一家的存粮也见了底,每天一顿的红薯稀饭也难以维持了。

一次,李木富连着三天没给段苏权送吃的,他实在忍受不了巨大的饥饿感,靠着双手爬下山,来到李木富家门前时,膝盖都已经被磨得血肉模糊了。

望着眼前的年轻人,李木富连忙将他扶进屋,再煮了点红薯稀饭给他吃。

看着李木富已经瘦脱相的一家老小,段苏权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给善良的老乡添麻烦了,他决定离开!

对此,李木富也没有过多阻拦,他知道,即便段苏权留下,自己也没办法养活他。

李木富找到木匠邻居苏仕华,为段苏权打造了一对拐杖,还贴心地在拐杖上吊了两个竹筒,便于段苏权在路上乞讨。

告别李木富一家后,段苏权决定先回老家养伤,伤好之后再回到队伍。

在这条艰难的乞讨归家路上,段苏权吃尽了苦头,好不容易讨来的铜钱被恶丐抢走,险些又被民团抓住……

好在当段苏权走到攸县皇图岭车站时,遇见了茶陵老乡刘维初。

刘维初在醴陵渌江桥附近开了个豆腐店,听了段苏权的遭遇后,将他带回了家,让段苏权先在家中住下服药养伤。

这一住就是42天,伤势恢复得差不多了,段苏权便给父亲写了封信,被父亲接回了家中。

归队报恩

回到家的段苏权并没有因为这段险些牺牲的经历而磨灭革命的热血,他还是想回到队伍当中,但苦于一直没有红军的消息。

任弼时

好在年9月的一天,段苏权遇见了回家探亲的老兵谭毛狗。

从谭毛狗的口中,段苏权得到了许多关于红军的消息,此时的谭毛狗也不打算归队了,想就此解甲归田,便将自己的军装和休假证借给了一心归队的段苏权。

段苏权带上谭毛狗的军装和休假证便直奔太原,终于,在脱离队伍近三年后,段苏权再次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军营当中。

当段苏权见到自己曾经的上级任弼时时,任弼时整个人都呆住了。

原来在年11月28日,也就是段苏权负伤脱队后不久,独立师就在敌军的围攻下全军覆没,就连师长王光泽都不幸被俘。

段苏权

因此,大家都以为段苏权也已经牺牲,甚至还为他举办了一场郑重的追悼会。

归队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段苏权都有着出色的表现,这些战功让他在年的授衔仪式中被授予少将军衔。

解放后,段苏权便立马写信联系刘维初,了解关于这位恩人的近况。

年,此时的段苏权已经成为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繁忙的公务让他分身乏术,但他还是专门派人到茶陵去看望刘维初,还将他的儿子送入大连工程学院学习。

而对于李木富、杨桂花和苏仕华,段苏权更是不敢忘记,只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他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法专门前往四川去寻找恩人。

李木富老人(左二)

直到改革开放后,段苏权终于抱定决心,在年前往四川省秀山县,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寻找李木富。

好事多蹉跎,因为时代过于久远,段苏权此次并没能如愿找到恩人,好在段苏权回京后,李木富得知此事,连忙让儿子通过县长联系到了他。

此时的李木富86岁,苏仕华94岁,而杨桂花已经先一步离开了。

与老人取得联系后,段苏权时常给李木富寄去生活费,他也曾多次询问李木富是否需要什么东西。

然而这个朴实无华的老农民唯一的愿望,竟是为村里人在村头的小河上修一座桥。

从此以后,村头的小河上便多了一座桥,村民们都说出钱修这座桥的人是个了不得的大将军。

段苏权出资建设的“红军桥”

小结

在段苏权危难之时,李木富等人不顾危险救了他一命,从没想过从这个可怜的孩子身上得到什么回报。

等到段苏权功成名就后,他也不忘李木富等人的恩情,不远千里来到四川,只为报当年的救命之恩。

这是好人有好报,更是军民鱼水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9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