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湘江惨烈阻击战,师参谋长牺牲,数

北京最佳手足癣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410/8833646.html

年秋,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从江西赣南、福建闽西一带出发,进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英勇善战的红军,发扬连续作战和不怕牺牲的精神,突破了蒋介石设置的第一、第二、第三道封锁线,气势如虹的大军顺利向西突围而去。然而,这时的蒋介石仍不死心,又设置第四道封锁线,企图依托从广西全州至兴安长达60多公里的湘江天险,妄图围歼红军于湘江东岸。

当时,为了掩护中央红军纵队抢渡湘江,中央军委命令红三军团第五师当晚赶到新圩阻击国民党桂军。红五师师长李天佑、师政委钟赤兵、参谋长胡震接到命今后,立即率领该师第十四、十五两个团和军委炮兵营从水车、文市急行军,于当晚到达新圩。

新圩,位于灌阳西北部,四周与本县文市、水车、红旗和全州县安和、两河等5个乡镇交界,南距灌阳县城15公里,北离红军进军路线最近点大桥村只有5公里,是灌阳县城通往全州公路的必经之地。从新圩往南至马渡桥长约10公里的公路两侧,山峰林立,森林茂密,是阻击敌人的理想战场。

红军必须竭尽全力守住这一地段,一旦桂军突破防线,新圩至大桥村又无险可守,红军就有被拦腰斩断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红五师领导深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当天便前往阵地察看地形,部署兵力,分别在钟山、水口山、古平至月亮包一线8公里的公路两侧山头上布置火力,师指挥部设在离前沿阵地约1公里的杨柳井右侧民房里。医院分别设在距离前沿阵地约10公里的上立安村和下立安村。

阻击战旧址阻击战旧址

是日下午四时,桂军二个师一个独立团的兵力向红军阵地猛攻。红军临危不惧,沉着应战,英勇杀敌,阻击了敌人向新圩推进,敌人在正面进攻不得逞的情况下,遂分兵沿红军左侧高山(瘦马岐等)迂回红军前沿阵地钟山、水口山,战斗非常激烈,桂军在炮击的同时,出动飞机对红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使红军阵地变成一片火海,红军均给以迎头痛击,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猖狂进攻,但自己也伤亡很大。

然而,这桂军异常的凶猛,在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桂军战斗力较强悍,被人称为“狼兵”,广西桂军像猴子,猛如老虎恶如狼。“杂牌军中的王牌”,战斗力可以和中央军最精锐的部队相比”,他们善爬山,爬树,会游泳,跑起步来飞快,打起仗来象猴一样精,实行军事训练,上的课如游击战、班级排级连级战斗演练、习武国术格斗等,其战斗力非同小可。

敌人见很难突破红军防线,不断调集后援队伍,再次出动飞机轰炸红军阵地,轮番向红军阵地冲锋,红军奋起反击,双方伤亡很大。午后,桂军红军被迫后撤至楠木山村附近的炮楼山一线。就在这个时候,红军一部分已渡过湘江,后续部队第八、第九两个军团也安全通过灌阳地域,只有后卫红五军团的第三十四师还在水车阻击尾追之敌。

此时,红五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把防务交给红六师第十八团,即快速赶往全州和兴安两县交界处界首抢渡湘江,这个团在楠木山村附近的炮楼山接防后,与敌人短兵相触,展开白刃战,敌人始终进不到新圩。后因敌我悬殊,寡不敌众,被迫撤至陈家背一带,被敌打散。

新圩阻击战,我英勇的红五师顶住了桂军二个师一个独立团的进攻,但付出了很大代价——牺牲多人,其中红五师参谋长胡震和第十五团团长白志文壮烈牺牲,团政委罗元发及多数团、营、连、排干部受伤,热血洒在灌阳新圩这块土地上。新圩阻击战,但最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完成了掩护红军大部队渡过湘江的任务,突破了国民党蒋介石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胜利地完成了堵击任务,在红军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在井边建起的纪念碑

红五师参谋长胡震,湖南宁乡人,年入党,先后任团参谋长、师参谋长等职,参加过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中,参与指挥攻克沙县、东华山等战斗,因作战勇敢,荣获中革军委颁发的三等红星奖章,参加长征后协助师长李天佑指挥全师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11月下旬在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率部于新城阻击追敌掩护中央机关过江,不幸在一次反击战中,中弹牺牲。

安葬红军烈士的井井里挖掘出来的绳子

新圩阻击战中,红五师将临时战地救护所设在新圩镇下立湾村的祠堂里。大部队从新圩撤防时,形势紧迫来不及将重伤员转移,敌人竟将这些重伤员用绳子捆住手脚,活生生投入和睦村与光明村交界的酒海井里。

后人在挖掘

酒海井是一口形似盛酒容器的深井,井口宽约2米,下有暗河相通。“曾有村民从井口放绳子下去测量,80米长的绳子全放下去还没有触碰到底。”村民们介绍,“这个井里到底投了多少我军战士没有精确的数字,大概有数百红军烈士遗骸,很多战士都是无名英雄。”

村里建纪念碑

酒海井下的地下暗河一直无人探寻,上个世纪80年代,灌阳县遭遇大旱,政府派人抽取酒海井的地下河水,当时就抽出了许多牺牲红军的白骨,还有捆绑红军的绳索。令人悲愤!

后人纪念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80年后,当地人民将酒海井用汉白玉栏杆围起来,立碑“新圩酒海井红军烈士殉难处”,并在井口旁立起了红军烈士纪念碑,并安葬好烈士遗骨,写好纪念碑文,这里也成为当地爱国教育基地,供后人凭吊,纪念这些英勇献身的无名烈士,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激励后人艰苦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以告慰革命先烈在天之英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