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文琼刘教清文/摄 持宝人:李清鸾 个人简介:年生,灌阳县灌阳镇排埠江村枫树脚屯黄荣青的孙媳妇。年,她在家中阁楼里发现了一面红旗,这是当年参与湘江战役的红军战士留下的。一个感人至深、一家四代不负嘱托守护红军“宝物”的故事得以传扬开来。 传家宝:一面红旗 “宝”龄:87年 鉴宝:一面破烂陈旧的红旗,被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几代人精心从战争年代保存到和平时代,是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浴血奋战的红色见证,是十分珍贵的革命文物。 阁楼发现“宝物” 中等身材,满头白发,额头皱纹显露岁月的痕迹,脸上却时时挂着甜美的微笑。近日,在灌阳县灌阳镇排埠江村的枫树脚屯见到李清鸾时,她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年6月的一天,刚嫁到枫树脚屯的李清鸾做家务时,从阁楼里翻出一个长方形木箱,打开一看,第一层是花布,第二层是织布,第三层是一块叠成四方的布。 李清鸾将“四方布”洗净后,一个印有五角星和锤子镰刀的图样显现了出来。 “别乱动,赶紧收起来!”李清鸾的祖父黄荣青脸色大变。 发现这面红旗,李清鸾兴奋且好奇。她再三追问祖父,一个全家人勇救红军战士、保护红军遗物的故事浮现了出来。 深夜来了红军 黄荣青生于年。他讲述的故事,要追溯到年。 年11月28日拂晓,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中的首战——新圩阻击战打响,战场距黄荣青家只有三公里。 年11月28日晚上,突然有人敲门,黄荣青的父亲黄合林开门一看,吃了一惊,门外站着一名红军战士,面色苍白,双腿还在流血。 得知是参与阻击战的红军战士,黄合林将其扶进门,为其简单处理了伤口,还把家中最值钱、打算用来换钱买盐的鸡蛋,煮给红军战士吃。 第二天,黄合林与黄荣青上山采药,准备给红军战士治伤,敌人突然来家中搜查。情急之下,黄合林的妻子将红军战士藏在女儿房间的蚊帐后。 按照当地习俗,未嫁女子的闺房,男人不能进入。当敌人正准备搜查红军战士躲藏的房间时,黄合林的妻子说房里有未嫁的黄花闺女病在床上,万般恳求他们不要进去。这样,红军战士才躲过一劫。 两天后,红军战士坚持要去找部队。分别前,红军战士拿出一面破损的红旗、一把剑、一本红色小册子、一个砚台,交到黄合林手上,还说:等革命胜利后我再来取! 黄合林点头答应了,从此拉开了一家四代人“护宝”的序幕。 费尽心思为“护宝” 私藏红军战士,保护红军重要物品,在当时是“大罪”。 但作出了承诺,黄合林就决心保护好红军物品。他特意制作了小木箱装好红旗和砚台,藏在猪栏的稻草堆里。后来害怕起火被烧,黄合林又将木箱藏进棺材中。 那把“宝剑”,黄合林则砍断一根竹子,将中间掏空,把剑藏于其中。那本红色册子因藏在后山的石头下,被雨水冲刷后损坏了。 正因这一重大“过失”,黄荣青提醒父亲,对待“宝物”再莫掉以轻心。于是,他们用锅底灰把红旗染黑,时而放进地窖中,时而单独把红旗捆在小孩身上…… 年,黄合林临终前,让儿子黄荣青、孙子黄光文跪在面前,再三叮嘱:一定要保护好红军的物品…… 年夏,日军前来扫荡,黄荣青一家人进山躲藏,身上仅携带了装有红旗、砚台、剑的木箱和竹筒。在山里一周,他们靠吃野菜度日,“宝物”从未离身。 “红军”曾经回来过 几十年时光飞逝,但黄家人的念想从未改变:期待红军战士再回来。 李清鸾听完祖父黄荣青讲述的故事后,也想主动去寻找红军,但自己无钱无文化,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年2月,李清鸾只好把红旗送到县武装部,后被转交到广西博物馆。 上交红旗没几天,县里派人前来慰问,一名同行的名叫吕荣景的干部,在仔细观察了黄家房前屋后的地形后,道出了一个秘密。 原来,早在年,一位解放军干部曾带着战士来村里寻找红军当年留下的红旗等物品,说是当年把物品交给了一户门前有公路、水塘,屋后有竹林的人家,但阴差阳错,他们没有找到黄荣青家,无功而返。 在得知“红军”回来过的消息7天后,黄荣青含笑离开了人世。过世前,他把三件“宝物”移交到儿子黄光文手上。 “红军精神”永远鼓舞着一家人 黄家人未能再次遇上“红军”,心中始终留有遗憾。 因此,李清鸾向家公黄光文提出“复制红旗”的想法,以便继续等待红军后代前来认领,也方便给自己的后代讲述红军精神,家公十分赞同。 李清鸾只身奔赴南宁,向广西博物馆提出按“一比一”比例复制红旗的愿望,得到了应允。 年,李清鸾的家公黄光文去世了。今年李清鸾也已是71岁高龄,但红军精神一直鼓舞着一家人:她家建房子,除了第一层请亲戚帮忙外,其余三层,都是她和丈夫花了10年时间动手修建的,房屋上还挂着带有“红军”字样的横幅。她说,再苦再累,想想当年的红军,想想湘江战役。如今,李清鸾在新圩阻击战陈列馆当保洁员,她经常向游客义务讲解红军故事。李清鸾常常拿出那面复制的红旗给儿孙看,给他们讲述红军的故事……
本文来源: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