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镇仁合村是一个行政村,人口近二千五百人,有横板桥、芭蕉箐、马脚箐、九牛洞、赵家湾子、杨家箐、丁塘、栗柴山、罗板冲、鸡公山、半边岭、四公岭、秧冲、灌背、小堂屋、蒋家、李子岭、范家、称铊冲、竹山头、畔冲、箭塘、八公等23个自然屯。
今天,我们要去的是这23个自然屯的其中之一,秧冲屯。
如果一个地方非要有一个中心,那么,横板桥无疑是仁合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仁合村村委会也设在横板桥屯。
通往秧冲的路,是从横板桥的村口,向右一路上山,山窄而陡,新手司机碰到这种山路,恐怕会吓得不敢往上开。
开上陡岭之后,路稍平,一座山村出现在半山腰上。
这就是我们要去的秧冲屯。
回望来时的路。
对面山上的村庄,为蒋家屯,小山顶上的那几座住房,为李子岭屯。
记得几年前,李子岭后面的山箐暴发山洪泥石流,李子岭和蒋家屯的几座住房受损严重,有一人被冲走,不幸罹难。
几年过去,村庄又焕发出新的活力,几乎看不到当年洪灾留下的印记。
这条山箐,是秧冲村口边的一条山箐。
正因为有这条山箐,才会有秧冲这个村庄的存在吧,这条山箐,给秧冲村民提供饮用水源和灌溉水源,可以说是秧冲的母亲河。
路边有一块石碑。
原来是修路的竣工碑。
上面有捐助人名单。从名单上看,秧冲的姓氏比较多,有范姓、蒋姓、李姓、黄姓等。
秧冲屯这个村子,分布于一片山坡上,户与户之间,高差相差比较大,一条小路从山坡边斜斜而上。
这条小路的坡度也是相当大,雨天或是冰冻天气,开车也是颇为危险。
秧冲的村景之一。
秧冲的村景之二。
秧冲的村景之三。
秧冲的村景之四。
秧冲的村景之五。
秧冲的村景之六。
秧冲的村景之七。
在村中的路边,发现一株只剩下半截的老树,谁知道这是株什么树?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