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灌阳:精准扶贫催生出“老板村”
农业专家对当地种植业给予技术指导来源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李梦云通讯员吕莫君伍家良
宽阔的水泥路两侧,一幢幢别墅拔地而起,小轿车停满村口,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或许你会认为这是某个“城中村”,其实这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水车镇伍家湾村。
近几年,灌阳县伍家湾村通过“传帮带”,全村多户家庭,有多户自己开店当老板,店铺遍布广西、贵州、云南等地,伍家湾村很快成为当地百姓口中的“老板村”。
结对帮扶增动力
与记者说起脱贫致富的过程,伍家湾村村民伍家军直言“幸福来得太突然,简直难以相信”。
年以前,伍家军还只是广大农村千万个外出务工者之一,每月工资多块,扣除房租及日常生活费,所剩寥寥无几。尤其是他还要供养3个孩子读书,经济入不敷出,有好几次为了能多赚钱,节省路费,他连过年都不回家,但是仍旧改变不了贫穷的现状。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给了伍家军翻身致富的机会。“没有开钢材店之前,我一年的收入不足4万元,家庭负担重,生活捉襟见肘。现在我的店每年收入有10多万元,除了日常生活开支,每年还能有盈余。”伍家军开心地说。
年,为了加快脱贫速度,提高脱贫质量,伍家军所在的水车镇拓展延伸“千企扶千村”内涵,采取自愿原则,鼓励各村的党员、自主经营户与村里的贫困户“结对子”,一对一精准帮扶,伍家军就是社会帮扶模式的直接受益者。“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多亏了党的好政策。今后我也要与其它贫困户结对帮扶,把爱心能量传递下去。”伍家军表示。
伍家湾全村远眺似小镇年,伍家军主动要求与贫困户伍进发“结对子”,并根据伍进发的致贫原因,详细地制定了年度帮扶计划。“我有信心能让伍进发如期脱贫。”伍家军自信地说。
后龙山与灌阳河养老生活有保障
“昨天支书和我讲,今天上午镇领导要来我们家看我。所以,我今天早早就醒了。”一大早,岁的老党员王来姣就吩咐儿媳妇打扫好卫生,摆好红瓜子,筛好苦茶,等待着村干部上门。
王来姣的儿媳王春莲告诉记者,这是老人作为困难党员获得慰问的第3年。“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谢党组织的关心,今后会继续将为人民服务的党员精神传承下去。”据了解,王春莲已于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和机关干部一样,现在我们老百姓也能领养老金了.我和我们家老头子每个月一共能领到多块钱,一个月买小菜的钱就有了。”伍家湾村民伍运姑笑盈盈地说。
“现在村里面60岁以上的老人,不但能领到养老金,而且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军人还能领到生活补贴,孤寡老人还能领到低保、五保金,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再也不用担心老无所依了。”伍家湾村文书伍传觉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伍家湾村全村有人缴纳了养老保险,人顺利领到了养老金。
美好生活节节高
“没修文化舞台之前,村民晚上除了看电视就是刷手机。现在村里不仅建好了舞台,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我们几个姐妹一起唱歌跳舞,好不快活,一年下来,身体素质好了,烦恼也明显减少。”伍家湾妇联主席伍雅说。
年,在灌阳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伍家湾村在村口修建了文化舞台,并邀请了县文新广体局的文艺工作者到村里编排舞蹈,指导排练,极大地点燃了大家的舞蹈热情。
“每年春节期间,村里都会举办春晚,邀请邻村的舞蹈队来表演,共同热闹热闹。迄今为止,我们村已经连续举办了3年春晚了,深受村民欢迎。”村支书伍红畅说。
据伍红畅介绍,伍家湾村结合古民居修缮改造工程,对原有的古民居建筑进行了立面改造、铺青石路、增设风雨桥等,村容村貌大有改观;为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修建了亲民便道、停车场;利用村集体经济维修改善了伍家湾村池塘,将污水池变为倒映人影的清水池。
记者绕伍家湾村走了一圈,处处美景尽收眼底,村民生活好不惬意,俨然一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