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湘江战役85周年之际,7月1日,中宣部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广西站)正式启动,各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及所属网站、新媒体平台,广西省市级党报、广播电视台的百余名记者及6名闽西籍红军后代,一起重返湘江战役历史现场,深切感悟革命初心。广西云客户端推出系列云视频作品,真实记录采访团一行的所见所闻。敬请垂注。
今日(7月6日),“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团来到桂林市灌阳县,探访红军的印记。85年前发生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境内的新圩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的第一仗。80多年过去了,红色遗迹遗址和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仍在述说着红军在灌阳浴血奋战的悲壮史诗。采访团在灌阳县采访的第一站在酒海井红军长征烈士纪念园。年11月,新圩阻击战时,由于战斗形势紧迫,红五师撤防时,来不及将设在新圩下立湾临时救护所里的多重伤员转移,被敌人残忍地丢入酒海井,全部壮烈牺牲。记者在纪念园里停留的一个小时里,不断有游客、旅游团来到纪念园里,缅怀红军烈士。据介绍,酒海井红军长征烈士纪念园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灌阳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新圩阻击战最令人熟知的,就是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在湘江战役中,红三十四师担任全军殿后的职责,此次战役中,红三十四师大部壮烈牺牲。据红三十四师第一〇〇团团长韩伟回忆,红三十四师余部在湖南江永县牯子江遭敌袭击,陈树湘师长身负重伤,由战士们用担架抬着,继续指挥战斗,不幸在道县落入敌手。陈师长乘敌不备,用手从腹部伤口处绞断了肠子,壮烈牺牲,时年29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敌人残忍地割下了陈树湘师长的头,送回他的原籍长沙,悬挂在小吴门的城墙上。其余多人,也终因敌人重围,弹尽粮绝,最后大部光荣献身。经过几天的采访,记者发现,红军给当地百姓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严明的军纪,是为老百姓服务的精神。在灌阳县,我们见到了村民王少光,他的父亲王桂清当年救助过一名红军战士,名叫曾广贵。据王少光回忆,父亲王桂清将曾广贵藏在自家床底,到晚上才敢让他出来活动。由于有村民告密,曾广贵被乡警带走,正当要被枪毙之时,王桂清及时赶到,挺身而出,“要枪毙曾广贵,就先枪毙我!”后来,王桂清用9个银元保住了曾广贵的性命,这相当于他一年的收入。解放以后,曾广贵四处寻找王桂清的消息。年,王桂清收到了曾广贵的第一封信。直到年王桂清去世,曾广贵一直亲手写信给他。年,曾广贵也去世了,他的弟弟和儿子依旧不断写信给王桂清家人,两家人书信往来频繁。这近50年的书信情谊,记录了红军战士与百姓的鱼水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