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圩阻击战,一百多名战士被敌人活生生丢进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史上壮烈一战,是决定革命成败的重要事件,更是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

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1月进抵湘南。此时,蒋介石已经判断出中央红军将沿红6军团路线西进,并调集重兵企图凭借湘江天险,在湘江两岸地区歼灭红军。

11月25日,中革军委下达进行湘江战役、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作战命令。为保证突破湘江时全军的左翼安全,红3军团第5师奉命向南突进,先敌一步抢占灌阳县新圩镇。

年11月27日下午,红3军团红5师先头部队与敌军在新圩遭遇,打响了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第一枪。红3军团的指战员以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的精神,与数倍于己并拥有飞机、火炮优势的敌人血战数昼夜,坚持到最后一刻。

无数红军指战员血洒战场,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抢渡湘江的生命通道,保证了中央红军的左翼安全,为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抢渡湘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经过一个月的骑行,重走红军长征路的我,今天来到广西灌阳县新圩镇。灌阳县是一座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部。

红军曾在年至年三次经过灌阳,分别为:工农红军第七军北上、红六军团西征、和中央红军长征,红军在灌阳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多次浴血奋战。

年9月3日,红六军团后卫部队在灌江两岸阻击尾追的桂军时,团长刘式楷等多名红军将士壮烈牺牲。

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过灌阳,在灌阳县境内进行了长达10多天的浴血奋战。在这场惨烈的新圩阻击战中,红五师参谋长胡震、14团团长黄冕昌等英勇牺牲,红五师全师伤亡多人。

接防红5师的红6师18团孤军苦战,被敌人分割、包抄、围杀,0多人的部队大部分牺牲,只有少数零散指战员突破重围,又在桂系民团的袭击、搜捕中惨遭杀害。

担任全军总后卫的红5军团第34师,在完成掩护红八军团从永安关进入广西灌阳的任务后,先头部队于11月29日下午开始从雷口关进入灌阳,并按中革军委的电令前往枫树脚接防红6师阻击阵地,途中即与敌遭遇,随即组织防御掩护主力红军。

全师进入广西后,西去湘江渡口的道路被敌人阻断,遂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这支从长征开始时余人的“铁流后卫”,到12月7日按中革军委命令离开灌阳返回湖南时,仅剩余人。

新圩阻击战也留下了成百上千的伤病员和失散人员,这些留散人员在当地群众冒着被杀头危险的情况下,大多得到了保护。有的重返了红军队伍,有的回到了原籍,有的则在县内安家落户。

而在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由于战斗形势紧迫,一般由当地百姓就地埋葬,所以红军烈士散葬之处非常多。特别是新圩阻击战中,设在新圩下立湾屯祠堂中的临时救护所,这里的一百多位重伤员因红5师撤防时来不及将其转移,被国民党反动派伙同当地土豪劣绅活生生地丢进“酒海井”里,全部壮烈牺牲。

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内的“酒海井”就像葫芦一样,上面口小,下方宽大,而且还有暗河。由于井下地质复杂,经过多次打捞,陆续发现几十具遗骸。经专家鉴定研究,这些遗骸年龄在15岁至25岁之间,烈士生前身体并不强壮,致命伤主要是外力创伤造成。

为缅怀先烈,告慰英灵,教育后人,经多方、多年查找,现将长眠在灌阳县境内,已达80余年之久的大部分红军散葬遗骸集中迁葬到纪念园内。并在园内修建了一座红军烈士墓冢,这座形如一顶绣着五角星的军帽墓冢,上面英名墙内刻着多位烈士的名字,还有更多烈士的名字至今无人知晓。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江河奔腾,硝烟散尽。在当年红军浴血奋战、先烈热血侵染的大地上,我只有面对湘江叩首!

英勇的红军烈士们永垂不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4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