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举制始于隋朝开皇年间,到清末年废除,前后经历多年。
清代,在广西桂林灌阳县新街乡江口村,曾出现了一家三兄弟接连考中进士的奇事,可谓“一门三翰林”。三兄弟分别是唐景崧、唐景崇和唐景葑。
老大唐景崧(—),字维卿。
唐景崧咸丰十一年(年),唐景崧在乡试中解元,同治四年(年)中进士,初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授为吏部候补主事。
唐景崧才华横溢,豪爽孤傲,性格耿直,不为同行所容忍,默默无闻做了18年的六品小京官。
中法战争爆发后,唐景崧主动向清政府请缨出关(镇南关),说服黑旗军领袖刘永福坚持抗法斗争。在越南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协助刘永福的黑旗军取得了纸桥大捷、宣光攻坚战等战役的胜利。
中法战争结束后,唐景崧又奉命参加中越边境勘界工作。因有功劳显著,官升至台湾道员、布政司到署理台湾巡抚。
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唐景崧组织过澎湖战役和台湾防务,为抵抗日本侵略作出了一定贡献。
后来清廷战败割让台湾,唐景崧因领导台湾军民抵抗日军入侵台湾失败,内渡后被清朝廷免职回籍。
唐景崧回到桂林后,被聘为体用学堂的中学总教习,积极从事教书育人工作,还支持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活动。
唐景崧晚年对广西传统桂剧进行大胆改良,他亲自撰写、改编剧本,组织“桂林春班”演出,改变了桂剧无剧本的历史,为发展广西文教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有《请缨日记》、《看棋亭杂剧》等著作传世。
老二唐景崇(年—年),字春卿。
唐景崇同治十年(年),唐景崇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翰林,授编修,由侍读四迁至内阁学士。历仕兵部、礼部侍郎和左都御史,还出任过浙江学政。
宣统二年,唐景崇擢学部尚书,三年改任学务大臣兼任弼德院顾问大臣。
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总理内阁,任命唐景崇掌管学务,他以患病为由拒绝出任,三年后去世。
唐景崇知识渊博,精通天文算术,特别喜欢研究历史,有《新唐书注》和《讲筵掌故讲义稿》等遗著传世。
老三唐景葑(年—年),字禹卿。
唐家祖屋唐景葑聪明绝伦,他15岁入学,17岁参加乡试便得了一等的第一名。
光绪五年(年),24岁的唐景葑中进士,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唐景葑生前博览群书,善于针砭时事,可惜英年早逝,终年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