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两过新富洞

按语:全州乃到桂北地区的红色旅游由寂静渐渐走向火红,小编是见证者与参与者。如果评选十个起着重要作用的人物,桂林市全州县两河镇走出去的廖旺月先生当是其中之一。以下是他的新作,请欣赏点评。作者:廖旺月从湖南道县至桂林的湘桂古道经过新富洞,在全州县两河镇新富洞鬼仔岩渡过新富江往桂林而去。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9千多人于年9月4日沿从湖南道县至桂林的湘桂古道在新富洞鬼仔岩渡过新富江,往乐板田、铁锁田、灌山、石田、石塘、麻市、凤凰行军,在凤凰嘴渡过湘江。年11月27日至11月30日,中央红军两个纵队从湘桂边界永安关和雷口关进入广西灌阳县,沿着从湖南道县到桂林的湘桂古道,经灌阳县文市镇和水车镇过全州县两河镇鲁荐、隔壁山、古岭头、竹家、新富洞,往乐板田、铁锁田、灌山、石田、石塘、麻市、凤凰行军,在凤凰横渡湘江。这是中央红军第二次过新富洞。中央红军第二次过新富洞走了3天3夜。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新富洞,改变了新富洞两个地名并留下了军民鱼水情故事。一、改变了新富洞两个地名(一)两江小桥码头-龙凤亭变成了鬼仔岩自湖南道县至桂林的湘桂古道从北向南经过新富洞,发源于灌阳宝盖山的新富江自西向东也经过新富洞。这条湘桂古道穿过新富江的交汇点有一个两江小桥码头渡口。两江小桥码头石碑如今还立在渡口北岸,距渡口约有15米。当地百岁老人把这个两江小桥码头渡口叫渡船头。废弃的渡船头过两江小桥码头后,沿湘桂古道往山上走十几米就是龙凤亭,龙凤亭于上世纪70年代才倒塌,如今只见4根龙凤亭石柱和建亭记录石碑还立在原地。廖旺月来到龙凤亭龙凤亭尚存4根石柱再从龙凤亭沿着湘桂古道石板路往山上走,到米处右手方向15米远有一个喇叭形岩洞,这个喇叭形岩洞有3米多深。如今当地人把这个岩洞附近一带叫做鬼仔岩。鬼仔岩红军洞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这里时,新富洞没有鬼仔岩这个地名,只有两江小桥码头(渡船头)或龙凤亭这些地名。只因中央红军两个纵队从新富洞两江小桥码头过新富江过了3天3夜,每天被6架桂军飞机追着轰炸和用机枪扫射,成百上千红军战士牺牲在新富江里,又有6个红军伤员藏在上面所述的那个喇叭形岩洞里,最终又牺牲在这个岩洞里,在这个喇叭形岩洞一带留下了无数红军英魂。从此以后,当地人就把这个区域称为鬼仔岩。原地名两江小桥码头(渡船头)和龙凤亭就渐渐地被村民遗忘了。2.炸弹树解放前,在新富洞东北方向傍新富江畔有环抱大的柳树林。中央红军经过新富洞时,有些红军战士躲在柳树林防桂军飞机轰炸。几枚炸弹落下来炸坏了一棵柳树,也炸死了几十个红军战士。自此新富洞人把这棵柳树叫作炸弹树。炸弹树位置就在现在新富洞村养鸭场。柳树林包括炸弹树在上世纪50-60年代已被砍伐殆尽。(二)中央红军过新富洞留下了军民鱼水情故事1.廖叔玉从灌阳陈家背讨米回来路过堰沟边朻五树时,发现7个红军战士躲在两个土堆后面,其中还有一个女兵。廖叔玉赶忙用稻草把7个红军罩住,等追兵过后保住了7位红军生命。获救红军送了一个水壶、一副蓑衣给廖叔玉做纪念。廖叔玉还问了7个红军战士姓名并告诉了儿子廖成明,并将红军赠送的蓑衣和水壶传给儿子廖成明。因时间久远,廖成明只记得其中一个红军是姓卢的了,而且只保存了红军蓑衣。红军水壶已找不见了。红军蓑衣图16新富洞廖成明珍藏红军蓑衣2.一位红军连长在新富洞老拱桥边被飞机轰炸受重伤,新富洞富绅廖祖龙、廖祖柳去救护这位受伤的红军连长。红军连长伤势太重,没说几句话就牺牲了。廖祖龙、廖祖柳和廖光照用白布裹住这位红军连长遗体将他埋葬在瓦厂廖叔玉的棉花地里。50年代初,从江西来了几个人在新富洞乡亲帮助下找到了这位红军连长的墓地,原计划将他迁葬江西老家,但见墓地风水好,就用棺木将烈士遗骸重新安葬在墓址原地。全州县委组织部领导考察鬼仔岩渡口3.到达新富洞的红军最先是一个警卫排,警卫排从古岭头经红水井、竹家到新富洞,在竹家向廖辉恒、在新富洞向廖光照、在路上向安子边花仔婆(廖玉生)宣传红军要经过这里,告诉乡亲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老百姓的同胞兄弟。警卫排住在新富洞廖氏祠堂,村民廖增琼童养媳唐七妹给红军煮茶筛茶。警卫排离开新富洞往上刘家方向一路进行宣传。4.塘木岭是从新富洞迁出去的邻村,有一条石板路古道往东通灌阳县新圩乡月塘坪、陈家背、新圩街和灌阳县城,往西通全州县两河镇下刘村委文家湾和全州县石塘镇乐板田,在乐板田接湖南道县至桂林的湘桂古道。有一个排的红军战士抬着一个伤员从灌阳新圩月塘坪经过塘木岭村,村民廖增发招待红军吃饭。当时这位红军伤员还是牺牲了,廖增发与村民廖增永、廖美德、廖松周一起将这位牺牲的红军烈士埋葬在安机塘村旁。红军为感谢廖增发帮助,送了一把大刀给廖增发做纪念。塘木岭大桥5.有6个红军伤员躲藏在新富洞湘桂古道边一个喇叭形岩洞里面,6个伤员不治身亡。新富洞廖祖龙、廖祖发、廖瑞庭等几位村民把3位红军遗体就地埋葬在洞口,墓堆呈三角形。还有2位红军遗体埋在岩洞上方窑边,另一位埋在岩洞上方湘桂古道拐弯处路旁松树下。中央红军纵队过新富洞这个片区,处于新富江冲积平原地带,湘桂古道无树木遮挡,即使躲到有树林的地方,也能被飞机追着轰炸和用机枪扫射,所以中央红军纵队在新富洞区域死伤众多。众多红军烈士,有些被江水冲走了,有些被当地村民集中掩埋。光是竹家岩洞边就集中掩埋了40多具红军烈士。还有一些红军烈士已找不到掩埋的地方了。新富江为纪念牺牲在新富洞的红军烈士,也为了告慰牺牲在新富洞的红军英魂,当地村民写了一首诗《娘,我在这里》,并将这首诗谱成了歌曲。娘,我在这里娘!身边的战友都倒下了,他们是我的小伙伴啊!来不及告别,随部队匆匆向西转移。冲过了三道封锁线,来到了一条小江边。对面是一座山,走在桥中央,天上落下一串串炸弹,我被炸翻在江里。江水好冷啊!这是我最后的记忆。娘,之后我就活在梦里。这里也有山,这里也有水,可我只知我在这里。年7月9日战灌阳,将军洒泪板桥铺!女红军狮子桥寄养红军娃(红军长征过桂北的故事7)这位开国将军一生哭了两次,一次在全州县脚山铺的米花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9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