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不止有山水,

  中新网桂林9月25日电(左雨晴)大国粮仓,要端牢中国人的饭碗。而在广西桂林,“甲天下”的不止有山水,还有得到袁隆平院士赞誉的超级稻。

  临近十月,在桂林市灌阳县“神农稻博园”水稻(核心)示范区,这片袁隆平院士曾经圆梦“吨半稻”的土地上,又一年的超级稻迎来丰收。

  好山好水育好稻

  桂林山水钟灵毓秀,孕育了一代代人杰,也滋养出丰沃的土地。灌阳县黄关镇党委书记文海勇告诉中新网,灌阳生态环境优越,灌溉条件好,土层比较深厚,水稻种植的基础较好。

  正是这片土地,让毕生追求丰实中国粮仓的袁隆平院士寄予了厚望。

  “袁老他非常接地气,亲自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我们老百姓的种植。”文海勇回忆道。

  在产业发展上,灌阳示范区采用“超级稻+再生稻+绿肥”种植模式,推广绿色防控、水气平衡,配方施肥等新技术。自基地创建以来,水稻产量每年都有一个提升。

  年,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超级稻亩产公斤攻关示范基地的“一季稻+再生稻”首次实现公斤的目标产量,创下了当时世界高产纪录。

  “一个人一年斤(稻谷)够了,现在一亩田公斤,两分田可以养活一个人啊!”对此,袁隆平院士曾感慨道。

  目前,示范区总面积总计亩,其中核心区亩、拓展区0亩,辐射区2亩。灌阳县“头季稻+再生稻”亩产不仅突破公斤,还连续11年创广西单产第一,被袁隆平院士誉为“广西超级稻产量第一县”。

  仓禀实农民增收喜笑颜

  超级稻的亩产突破,不仅意味着粮食安全获得保障,更意味着靠土地吃饭的农民富起来。

  “超级稻的产量高、米质好,而且受天气影响小,机械化实现率比较高一些,每亩的收益比以前多了不少。”灌阳县黄关镇龙吟村村民周桂明告诉中新网,如今超级稻亩产值可达元,其中头季稻元,再生稻元。

  据介绍,示范区采取“示范区+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农户”、“示范区+超级稻+再生稻+脱贫户”、“示范区+土地流转+脱贫户”、“示范区+龙头企业+企业务工+脱贫户”等生产模式,直接带动脱贫户增收万元,并促进了全县水稻产业的发展。

  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9万亩,总产13万吨,带动户脱贫户进行水稻种植,产业覆盖率达到46%。

  水稻种植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以来,灌阳县相继打造了稻博馆、文化长廊、丰收广场、稻文化展示中心、稻文化雕塑小品、观光长廊、湿地公园等农业生态项目。

  “我们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促进了文旅融合,延长了产业链,推动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同时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极大改观。”文海勇说。(完)

编辑:nbsp王腾飞来源:中安在线国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2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