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白崇禧多次受挫,部下急报守军是

郑华国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40811/4445742.html

年11月28日凌晨,桂军王瓒斌的第44师向拱卫湘江渡口左翼的红军部队发动攻击。

善用计谋的“小诸葛”白崇禧狠狠地杀了红军一个回马枪,对手是担任左翼掩护的红三军团。

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与林彪的红一军团是中央红军较为突出的两大主力部队。这两个军团又各有特点:

红一军团善于快速行军,打仗巧妙灵活;红三军团作风硬朗,能打硬仗。

长征中,红一军团担任开路先锋,负责抢占战略要地。而硬仗、恶仗则多交给红三军团。

李德在他的《中国纪事》里对彭德怀和他的红三军团是这样评价的:

在军团总指挥中最有特色的是彭德怀。……他爽直、严厉,既反对损失浩大的阵地战,也反对分散的游击行动。

唯独他的军团由三个师组成,人数上是最强大的军团,正规成训练方面也是最好的军团,因此他通常总是被派去承担最艰苦的任务。

他曾多次陷入险境,但又一次次的化险为夷,突破难关。

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善战,而白崇禧的桂军战斗力也不容小觑。

据说当时曾流传着一种说法: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

与邓小平一起领导发动百色起义的张云逸,曾任广西警备第4大队大队长兼教导总队副队长,对桂军十分熟悉。他是这样评价桂军的:

桂军被反动宣传灌输得麻木,作成勇猛得如野人拼命,阵地上战至最后一人时,仍能坚决拼刺刀顽抗,直到被打死,反抗才停止。

且战术灵活,动作熟练,比同等武器装备条件下的日军更难对付。

桂军战斗力强首先是将领出色。李宗仁、白崇禧均为国民党军中数一数二的优秀将领。

桂军总参谋长叶琪、第7军军长廖磊、第15军军长夏威等,在北伐时都已是军长,个个久经沙场,作战经验丰富。

第7军军长廖磊

其次,桂军的军官也比较优秀。桂军的基层指挥官与蒋介石的中央军不同,出身正规军校的不多,多是职业老兵出身。

这批人虽然年龄普遍偏大,但实战经验颇丰,是战斗中的真正骨干。

但桂系军队战斗力强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士兵。这并不是因为广西人性格彪悍,而是因为广西人老实。

当时的广西,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属于典型的穷乡僻壤。那里的老百姓有两大特点,一是吃苦耐劳,二是性格朴实。

老实人听话,对上级的命令执行起来自然不会打折扣。一支由这样听话的老实人组成的军队,其顽强与韧性可想而知。

这与湘军专门招募诚朴健壮的山区农民为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红三军团能打硬仗,桂军也能打硬仗;广西人老实,红军却有信仰。可以说,红三军团与桂军是棋逢对手。

新圩,位于广西灌阳县西北部,南距县城15公里,北距红军西进路线最近的大桥村古岭头仅有5公里,距湘江渡口三四十公里。

通往灌阳县城的全(州)灌(阳)公路自此穿过,是灌阳县北部的重要交通关隘,也是灌阳县城通往全州和桂军进逼湘江封锁湘桂边界的必经之路。

如果红军不先敌抢占新圩一线山头阵地,扼住全灌公路咽喉,并阻击由灌阳县城北进的桂军,则会危及全军渡江计划的实施,招致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

谁也不曾想到,小小的新圩,这个在十万分之一军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地方,竟会对整个西征的中央红军有着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成为军委纵队渡过湘江的主要生命线。

历史上经常有这种情况:一个原本并不引人注意的小地方,往往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事,而倍受注目。

中革军委命令红三军团无论如何必须抢占并守住新圩一线山头阵地,以掩护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后续军团通过灌阳前进湘江。

11月27日,红三军团前卫部队第5师多名将士,经过几天急行军,已行至灌阳县水车灌水西岸的修睦村。

部队刚刚休息半日,正准备继续前进,突然接到了彭德怀发来的紧急电报:

命令红5师第14、第15团和军委炮兵营立即行动,急速奔赴湘江、灌江之间的新圩,阻击桂军进攻,掩护中央和军委机关过江。

电文最后用铁定的语言下了一道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天到四天!”

师长李天佑、政治委员钟赤兵、参谋长胡浚就在路旁打开地图,找到了军委和军团首长要求的阻击位置。

钟赤兵

三人心里都很清楚:以武器、弹药均不足的两团疲惫之师对付以逸待劳且在本土作战的桂军一个齐装满员的主力师,其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红5师是红三军团的主力师,是一支能征善战、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

巧合的是,红5师的前身正是5年前在广西百色举行武装起义的桂军部队。

年12月11日,广西教导总队一部、警备第4大队和右江农军余人发动百色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

红七军下辖3个纵队,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

红7军组建后,迅速发展壮大至余人,并创建了右江苏区。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军阀十分恐慌,急忙调集大军“围剿”。

年2月初,红7军在广西隆安城外突遭桂军3个团的围攻。激战三天后,红7军因伤亡较重,被迫撤至东兰、凤山一带休整。

3月中旬,为避开桂军重兵进攻,并解决给养困难,红7军主力向桂黔边境出击,先后攻占河池东南的怀远镇和贵州省榕江县城。

这时,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新军阀混战,史称“中原大战”。

远在广西的桂系军阀也不甘寂寞,参与其中。5月,李宗仁、白崇禧指挥反蒋军第一方面军3万余人,由全州出兵湖南,夺取衡阳。广西境内一时兵力空虚。

红7军趁机回师右江苏区,于6月重占百色,声威大振。10月,红7军与红8军余部在凌云县上岗村胜利会师。11月在河池整编,下辖第19、第20师,共余人。

年初,红7军主力从河池出发,转战黔、粤、湘、鄂、赣五省边界,于4月进抵湘赣苏区永新。

7月下旬,到达中央苏区藩都(今于都),编入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建制,下辖第55、第56、第58团。

伟人曾经亲手授予红7军一面锦旗,上面书写着“千里来龙”四个大字。此后,伟人还多次称赞:“红7军特别能打硬仗!”

进入中央苏区后,红7军相继参加了第三、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由3个团扩编为3个师,并逐渐成长为中央红军的一支劲旅。

年6月,红一方面军整编,红7军与红21军缩编为红三军团第5师。

更为巧合的是,师长李天佑与桂系军阀白崇禧还是同乡,都是广西临桂(今桂林)人。不过,李天佑要小白崇禧21岁。

李天佑晚年回广西讲解早年革命经历

年1月8日,李天佑出生在临桂县六塘圩高皮寨。自幼聪颖的李天佑因家境贫寒,只读过两年私塾。

年夏,北伐名将李明瑞在桂林招兵买马,不满15岁的李天佑报名投军,当上了一名勤务兵。这时,白崇禧早已是“桂系三巨头”之一,声名远播。

年,李天佑入广西省政府南宁教导总队学习,同年10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加百色起义,任红7军排长,不久升任特务连连长。

李天佑是一员虎将,作战十分勇敢。

年1月,他率特务连作为红7军的先锋,在永安关击溃了扼守关口的湘军1个排和民团武装,为主力进军湘南开辟了胜利之路。

特务连由此得名“小老虎连”。这年7月,年仅17岁的李天佑任红7军第58团团长。

红军时期的李天佑

年,李天佑任红三军团第5师第13团团长,随由军团主力组成的东方军入闽征战。

围泉上、战归化、攻朋口,袭夏道,李天佑的13团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一路凯歌高奏,成为彭德怀手中的一把利刃。

9月18日晨,红13团与国民党军第团及第78师1个营、第52师1个营共5个营,在闽北沙县芹山遭遇。

第团号称第十九路军中最有战斗力、从未打过败仗的“铁军”。

狭路相逢勇者胜。两支主力就在芹山——这座茅草丛生的大荒山上展开了殊死搏杀。

红13团不顾一夜行军疲劳,奋勇抢占了芹山主峰,敌军则拼命争夺主峰。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最后双方在山巅上展开肉搏战。

战斗中,李天佑身先士卒,指挥部队勇猛冲杀。敌人终于支撑不住,溃不成军,或缴枪投降,或夺路而逃。红军乘胜直追数十里。

激战两小时,骄横一世的“铁军”吃到败仗了,败在更加勇猛无敌的红军手下,而且败得如此之惨,几乎是全军覆没,就连团长郑为辑也受伤被俘。

此役,红13团毙伤敌余人,俘虏近千人,创造了红军以一个团兵力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一个团的骄人战绩。

战后,红13团被授予“英雄模范团"的光荣称号。李天佑获得三等红星奖章。

年9月27日,李天佑在北京病逝。伍修权曾撰文称赞他“必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专打恶仗硬仗,多少次在危急关头扭转战场形势,夺得战斗胜利”。

年1月,李天佑升任红5师师长。8月率部参加了高虎脑防御战。

此役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最典型的阵地防御战,是一次异乎寻常的硬仗、恶仗。

坚守高虎脑阵地的是李天佑的老部队——红13团,主攻高虎脑的是国民党军王仲廉第89师。

王仲廉

一个善守,一个能攻;一个是以擅长打恶仗著称的红军主力团,一个是号称国民党军精锐之师。一场恶战,惊天地泣鬼神。

结果,英勇的红13团击退了第89师的数次集团冲锋,像磐石一样在高虎脑阵地上坚守了一天。

从清早一直血战至傍晚,第89师伤亡余人,丧失了战斗力,不得不提前退出战斗。

战后,国民党北路军总指挥陈诚哀叹道:这是自“进剿”以来所“未有之牺牲”。

高虎脑的硝烟尚未散尽,红5师又随军团主力参加了万年亭战斗。

万年亭,位于高虎脑以南10余里,丘陵起伏,四面山高林密。它是通向驿前、石城的咽喉要地,地形异常险要。

在蜿蜒的山间道路上,有一座古亭,名曰万年亭。路穿亭而过,此地便因亭而得名。

8月14日,国民党北路军第三路军开始向万年亭发起进攻。具体部署是:以第67师为中央纵队,担任主攻;第88、第79师等部为左、右纵队,担任助攻。

是日拂晓,20多架机翼上涂着青天白日徽标的黑十字式意制飞机穿梭在硝烟里,不时俯冲下来肆虐地扫射投弹,然后是重炮猛烈轰击。炮声过后,就是黑压压涌上来的敌军。

坚守阵地的是红5师第13团第3营。红军战士们急红了眼,手榴弹、步枪一齐吼叫起来,重机枪“哒哒哒”地发出粗犷的声响。

轻机枪也用清脆的嗓音加入了这场雄壮激烈的大合唱,把敌军打得像风暴摧折的禾秆样纷纷倒地。

但是,打退了一批,又冲上来一批;再打退一批,又有一批冲上来。

敌军步步紧逼,红军的子弹打光了,便抽出身后的大刀,叫喊着冲出阵地。

这时候,没有了炮弹的震颤,只剩下了冲锋和反冲锋。白刃格斗,双方都呐喊着,在阵地前杀成一团。

一会儿阵地被敌军占领了,一会儿红军又冲了上来。阵地一会儿失而复得,一会儿又得而复失……

危急时刻,师长李天佑立即命令第二梯队红15团和红14团各以一部兵力,由万年亭阵地西北向敌侧后进行反击,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稳住了阵地。

万年亭战斗,红5师血战一天,再次予敌以重创,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师政治委员陈阿金牺牲。

陈阿金烈士墓

不满20岁的钟赤兵接任红5师政治委员,成为李天佑的新搭档。

年参加红军的钟赤兵,是彭德怀的湖南老乡,是从红三军团成长起来的年轻优秀指择员。

别看钟赤兵年龄不大,比李天佑还小近1岁,却已是身经百战,跟随彭德怀参加过两次攻打长沙和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获得过三等红星勋章。

李天佑和钟赤兵的勇猛顽强,深受彭德怀的喜爱。长征开始后,李天佑、钟赤兵率红5师就一直担当军团的开路先锋。

此次,彭德怀把在新圩阻击桂军的重任交给红5师,足见对二人的信任。

于是,在湘江渡口边的小小新圩,从桂军中脱胎换骨出来的红5师与桂军第44师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惨烈而又悲壮的血战!

白崇禧对桂军数天不能前进一步大惑不解,追问15军军长夏威:“是共军的哪支部队在新圩阻挡我们,竟有如此战斗力?”

夏威如实相告:是彭德怀部第5师,师长李天佑、团长黄冕昌等很多官兵都是广西同乡,打得很顽强,简直是拼命三郎。

白崇禧听罢,又惊又怕。对李天佑,他并不陌生,甚至在北伐时还见过,当时李天佑还是李明瑞身边的勤务兵。

红5师的老底子就是5年前百色起义张云逸、邓小平带出广西去的红7军,其中不少人还参加过北伐战争,战斗精神相当顽强。

当年桂军重兵“围剿”了一年多也没能将红7军彻底打垮,反而任由其挺进到中央苏区,发展壮大。

如今故地重回,熟悉桂境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兼之又是破釜沉舟、夺路突围,其迸发出的战斗精神绝非一般人可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