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桂林市第十一中学组织部分教师来到灌阳县民族中学开展送教下县活动,助推灌阳县的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在灌阳县民族中学,两校签订了《桂林市中小学结对帮扶工作对口支援协议书》,桂林市第十一中学将充分利用本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支持灌阳县民族中学的发展。十一中的相关教师就本校的“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验研究专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微课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重点就该成果的理论基础、研究过程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开发的“初中‘4+2+1’微课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说明。
在此次的送教活动中,十一中针对灌阳县民族中学初三年级教学的现实需求,由十一中七个学科的教师分别上了一节展示课。授课教师立足教材,结合初三学生特点,运用微课动画、视频等素材,将抽象概念和原理等知识直观化,高效突破重难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灌阳县民族中学教师王晓旺
我觉得微课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当中
真正的是起到了实质高效的作用
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整个课堂氛围
师生的互动
生生的互动
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灌阳县民族中学学生卿伊婷
十一中的王老师来给我们上这一节
自然环境描写的课
这节课运用了微课的现代教学技术
让同学们都感到非常的新颖
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环境描写的各种深层的想象
同学们的积极主动得到充分地激发
桂林市第十一中学教务处副主任石明明
把我们学校正在做的一个微课课题
应用到我们的课堂里面
使我们的课堂能够更加的有趣
也能够使同学们在课堂上面
感受到我们应用微课的这一个魅力
能够吸引同学们更多地参与到课堂
一直以来,桂林市第十一中学积极开展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系相关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学校开展的初中“4+2+1”微课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真正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核心素养中的技术运用能力。同时,将微课融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课后作业提供了学习依据,课堂提质增效,落实了“双减”政策。
此次的送教下县活动,以教学和科研为媒,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现了优势教育资源共享,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夯实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
灌阳县民族中学学生卿伊婷
我们同学也是希望有这样更多的机会
能够有这样名师指导的机会
让我们在九年级最后三个月的复习阶段中
能够更好更快的提升自己的语文成绩
灌阳县民族中学校长陆先云
桂林市第十一中学的领导和老师
与我们灌阳县民族中学
作为结对子帮扶的兄弟学校
他们领导和专家老师来我们学校传经送宝
对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
以及学校的各项管理
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来源:桂林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中心)
桂林教育∣坚持做有温度的教育
你在看就戳这里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