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蒋人庆
人物简介:蒋人庆,男,年8月出生于广西桂林市的灌阳县。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入职海淀区史志办。年调入海淀区纪委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获得北京市奥运监督先进个人、首都环境保护先进个人等荣誉,两次荣立公务员三等功。
在前不久北京市纪检监察系统组织的篮球比赛中,海淀区纪委监委代表队中有一位队员很引人注目。他个子并不高、身形也并不强壮,但在场上始终斗志昂扬、奋不顾身,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带着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头。
“嘿,这人可真拼。”大家纷纷为他点赞。再一打听,他就是海淀区纪委监委党风监督室副主任蒋人庆,被誉为海淀区党风监督领域的“拼命三郎”。正是因为这股不服输、敢拼搏的精神,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称赞,并先后获得“北京市奥运监督先进个人”、“首都环境保护先进个人”等十多项荣誉称号,两次荣立公务员三等功。
拼,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风貌。蒋人庆学习上很拼、工作上敢拼。追根溯源,与他生长在农村、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好品质密不可分;与他参加工作后严格要求自己、在不同的岗位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高度契合;更体现了他对纪检监察事业发自肺腑的热爱,对身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这一光荣使命的珍惜珍重。
蒋人庆的老家在广西灌阳县一个偏僻的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即使再辛苦也一直供他念书、学知识。他从小就特别体谅父母的不容易,早早就学会了放牛、砍柴、种地等活计。一次,当地发大水冲垮了水渠,他参加了生产队组织的疏通渠道的集体活动,干活特别卖力。伯父看了很心疼,劝他说:“别太使劲,小心把腰扭伤了。”他没有停歇,铆着劲和大伙一起把活干完。
年,蒋人庆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海淀区史志办工作,曾配合单位一名副主任编辑海淀年鉴。这名分管领导不但对海淀的区情特别熟悉,而且工作上总是精益求精,在编年鉴时对涉及的每个数字都要求核实得清楚明白。“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对区情的掌握让我受益匪浅。”蒋人庆回忆说。
年,蒋人庆调入海淀区纪委,先在执法监察室工作,后又调整到党风室,一干就是十多年,他爱学习、爱钻研的劲头在党风监督的岗位派上了大用场。他常说,“党风室作为全区监督工作的统筹部门,工作水平好坏体现的是区纪委监委的形象,甚至是区委区政府的水平,必须站位高、定位准、数据实。”为此,他坚持“先学一步、先领悟一步”,一有空就读文件、学文件,学习新精神新举措,点点滴滴做好积累。
今年,为了指导区里各单位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风室决定汇编一本作风建设方面的小册子。然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散见在各个文件中,室里的一些年轻人觉得无从下手。这时,蒋人庆嘿嘿一笑,用他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没事,好弄!”他打开保密柜,在一堆看似杂乱的文件材料中,迅速找出了几十份文件,还津津有味地给大家介绍各个文件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有了蒋人庆提供的这个“宝库”,大家很快理顺了思路,顺利编好了小册子。
海淀区党风室面广、事多、活杂,来自不同领域的任务非常繁重,但蒋人庆常说:“我们有好的领导班子,有干事创业的平台,一定要珍惜,把工作做好。”带着这样的信念和荣誉感,他始终高标准、严要求,对手头的工作从不应付了事,不管是起草方案、撰写报告,还是报送信息、督查事项,他都精益求精,全力以赴做好。
年,中央纪委对深化“三转”、开展好监督检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破解监督难题,蒋人庆按照委领导指示,提出了海淀区18个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指导方案,既紧扣中央、市委要求,又紧密结合海淀实际,监督检查工作受到市纪委、区委领导高度认可。那一段时间,他用咖啡陪伴沉闷思考的过程,在一摞摞文件材料中搜集整理,每一页都细细密密做了标记和注解。每一项看似简单的督查方案和措施背后,都凝聚着他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今年6月,正值酷暑,也是中央督导海淀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关键时刻。蒋人庆在委领导和部门主任的带领下,主动承担了室内重要任务,与同志们一起加班加点工作。即使身患肠炎,他也不忍心休息,在医院输了一瓶液就回到单位。室里的同事看他捂着肚子、脸色苍白,就劝他赶紧回家休息。他手一摆,说:“没事,我身体壮得像头牛,还能坚持。”说罢,他又埋头核对起“扫黑”台账来。他的这份坚持也感染了大伙,激励大家更加细致、认真,圆满地完成了迎检准备工作。
蒋人庆看似外表粗犷,其实是一个粗中有细的大暖男。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他总是乐于助人。在党风室,苦活累活重活,他都争先干,像一位老大哥一样照顾着年轻同事。他也极乐意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大家的请教求助总是倾囊相授。因答疑解惑有耐心、指导工作细致深入,得到基层单位同志们的一致好评。提起区纪委监委党风监督室这位“拼命三郎”,大伙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任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