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发祥地考证灌阳千家洞

白癜风能完全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404/4603724.html

瑶族是中国古老和历史上迁徙频繁的民族,也是灌阳县第二大民族。灌阳瑶族分为“盘瑶”和“白领瑶”两大支系,据说灌阳千家洞是瑶族的发祥地(有待考证)。

灌阳都庞岭林场现为千家洞国家级自然保

千家洞是瑶族历史上的重要居住地之一,同时也是瑶族人民心目中的圣地。传说中的千家洞,四面高山环绕,洞内有数十米平地,分上、中、下三个洞,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贯穿洞中,四季常流,一个洞口通往外界,洞内住着千多户瑶族人家。在古老的千家洞穴内,没有官衙,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岐视,不交租税,人们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平等相处,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家庭和睦,可以随兴祭盘王,坐歌堂,一年四季莺歌燕舞,五谷丰登,丰衣足食,胜似人间天堂。

为寻找失落的千家洞,瑶族人民经过多年的时间,发起了无数次各种类型的寻根活动,不少专家学者经过反复考察论证,不断缩小范围,20世纪80年代,广西瑶族学会会长提出了千家洞在桂北湘南一带的看法,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宫哲兵教授更具体地考证了湖南省江永县大远瑶族乡属于千家洞的范围,年,在湖南省江永县召开了“瑶族千家洞故地问题座谈会”,会后,宫哲兵教授又经过长期艰苦的考证,提出了千家洞在都庞岭的看法。

灌阳县千家洞保护区原始森林

据《灌阳县志》记载,年,“中国灌阳都庞岭千家洞研讨会”在灌阳县城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全国瑶学会、人类学、民族学专家、教授以及广西、湖南省、地、县的领导共56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副主席奉恒高(瑶族)参加了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人类社会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费孝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赵富林为会议提了词,台湾学者李亦农发来贺信。会议代表认同了宫哲兵教授在向大会提交的《从地图、地名考证千家洞在都庞岭》《从族谱、碑文考证千家洞在都庞岭》《从出土文物考证千家洞在都庞岭》《论千家洞是瑶族发源地和中心地区之一》等多篇论文中提出的“千家洞在都庞岭”的看法,与会代表一致认定瑶族同胞的圣地千家洞主要在以都庞岭主峰韭菜岭为中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境内,同时也包括湖南道县西部、江永县西北部的部分地区。

灌阳县千家洞穿越徒步线路

把千家洞的位置定在灌阳范围内,据《灌阳县志》记载其论证根据主要有九点:一是大多数有关千家洞的古书中均有相关记载,如《千家洞古本书》《千家洞流水记》《千家洞木本水源》《千家洞流源记》《千家洞永远流水部》《过山榜》等瑶族文献史料里都提到“灌阳”“道州”“永明”(今江永县)等地名;二是灌阳县古今县志上都有关于千家洞的记载,清康熙四十七年《灌阳县志》在版图上标明了千家洞;三是灌阳县古今地图上都有千家洞的地名,有一些地名与《千家洞》古书上提到的地名相同或相似;四是灌阳、道县、江永三县交界的都庞岭山区,地上还残存着很多倒塌的房屋瓦砾、荒芜的田地和道路、水井等遗迹,出土了不同历史时期反映瑶族文化特征或地方文化色彩的历史文物,说明这里自古以来就是瑶族的活动地区;五是湖南、桂北瑶族地区还保存着一些族谱和碑文,上面记载着千家洞在都庞岭一带的灌阳、道县、江永等地方;六是在大多数的千家洞活动中,瑶胞们认为千家洞在灌阳一带,有些瑶胞如水车泡江的盘姓瑶族和黄关陡水的赵姓瑶族是因为寻找千家洞而返回都庞岭周边居住的;七是灌阳、道县、江永三县至今都有以千家洞命名的林场和自然保护区,这个范围内至今还生活着两三万瑶民,他们还一直保持着千家洞的歌舞、宗教祭祀和民俗文化。八是都庞岭周边的灌阳、道县、江永历史上属零陵郡管辖,零陵郡从汉代以来就是盘剞蛮、零陵蛮、莫瑶生活的地区,都庞岭是瑶族的发详地之一;九是都庞岭千家洞是瑶族向往的圣地,居住在灌阳这块土地上的人民,自古以来就知道灌阳有个千家洞,且流传着如“十二节牛角”或“九节牛角”等许多动人的故事,这说明千家洞在灌阳是符合史实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