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
在清朝晚期,流传一个唐景崇慧眼识梁启超的故事。
新街镇江口村风光迷人唐景崇(年-年),字春卿。广西灌阳新街镇江口村人。唐景崧之胞弟,晚清翰林、官员。进士,授编修,由侍读四迁至内阁学士。同治十年(年)辛未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各部侍郎,出督浙江、江苏学政,学部尚书、学务大臣兼弼德院顾问大臣等。
唐景崇
梁启超(—年),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光绪八年(年),梁启超是年12岁,到广州应童子试,中秀才,少年登第,这对梁家来说,确实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父亲期望儿子能学优登仕,光宗耀祖,因此对他管教十分严格。安排他潜心钻研八股文。光绪十五年(年),梁启超在广州参加乡试中举,名列第八。
梁启超
光绪十六年(年)春,梁启超赴京师参加会试,不中。同年秋认识了康有为。曾以布衣上书、力倡变法的康有为在当时名声很大。梁启超对他的独到见解和大胆举动十分钦佩,以至“一见大服,遂执业为弟子”光绪二十一年()春,梁启超和老师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
光绪二十年()唐景崇授广东乡试正考官,次年任会试考官参与主持全国会试,此时他是会试四考官之一,另外三位是主考官徐桐,副考官启秀、李文田。年,中国刚经历甲午战败,国家处在内忧外患之中。这一年的会试吸引了康有为、梁启超等大批极具革新思想,且怀揣报国理想的考生参加。第一场考试开始,考生们打开考卷,一看题目,很多人怎么看不懂,更不要说答题了。
唐景崇为全州蒋氏重要发源地之一大岗支蒋氏族谱题写书名
原来是李文田出的题,内容为西北地理学,取自《西游记》(非小说《西游记》,乃同名地理书),相当多的考生不知道这道题的出处。可是梁启超胸有成竹,从容地将试卷答得满满的。考官李文田审阅试卷时,发现梁启超答得很好,非常满意,想要录取他,却因自己手里的录取名额已满,很为难。根据惯例,每位会试考官手中平均掌握录取名额,但也留有几个名额作为公用机动的。于是,李文田便将梁启超的文章拿给唐景崇审阅,唐景崇看后大加称赞,与李文田一起去见主考官徐桐,要求拨调一机动名额取录梁启超。
徐桐
徐桐没有立即同意,只答复:“等考完第二场后再说”。第二场考经义,梁启超的卷子引起了考官们的争议。主考官徐桐看后不同意梁启超文章中一些看法,因此,便不肯拨调公用名额录取梁启超。李文田是副考官不敢与主考官争论。唐景崇惜才,于是大胆提议:“那就从我的录取名额中裁去一人,录取梁启超,难道这样的人才你们不希望取录吗?”没有办法,徐桐只能答应了。但是等到第二天,天色将亮的时候,唐景崇收到徐桐写的一封信,信中用词非常严厉,认为梁启超的答卷“偏离主题”,还说:“梁启超是广东人,李文田也是广东人,你怎么知道他没有袒护同乡的嫌疑呢?”这样一来,唐景崇再怎么赏识梁启超,也无可奈何。这次会试,梁启超最终因名额有限、四名会试总裁之间存在分歧而名落孙山,而他的老师康有为考中。这件事梁启超名声大噪,其才华亦为世人所知。
后梁启超成为清末优秀的学者,获得中国历史上百科全书式人物的赞誉,这也证实了唐景崇当年识才的独到眼力!
唐章正原创
武艺高强的宾荣光1:只身擒住悍匪蒋八桂
山沟沟里的繁华闹市:年广西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观光记
年广西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精彩,全州镇拿下一等奖!
被人遗忘了的楚粤古道,那儿曾有楚粤亭,如今两村合成楚粤村!
乡村小故事10:为难的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