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治为抓手,贵安新区农村发展尽显活

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我们欣喜地看到,贵安新区农村呈现出一派精神焕发的新气象。当下,贵安新区将农村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五治”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抓手,按照“净化、 美化、产业化”思路推进工作,不断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持续推动村容村貌全面提升、陈规陋习有效遏制,农村遍吹文明乡风,发展更显活力和潜力。10月27日,贵安新区26个居民小区所属社区书记、物管、保洁人员代表等来到湖潮乡贵安馨苑小区开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现场观摩和学习交流活动。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垃圾收集房、宠物粪便箱等设施合理配置。“我们还建立了完善的垃圾收运体系,合理规划了垃圾收运路线和时间表,从源头分类到收集二次分类,再到收运点集中分类,层层把关,确保垃圾及时清运。同时,我们还对收运过程建立了完善的监督机制,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确保垃圾最终进入终端处理环节。”贵安馨苑小区物业综合办公室主管陈婷婷介绍。推广经验作示范,群众住房条件不断改善,生活品质持续提高。“这可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老党员张银财是马场镇场边村里第一批实施农房改造的村民。“我们家一个多月就完成了改造,看到自家院子里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自己很享受。”走进马场镇场边村,宽敞的水泥路延伸到家门口,独具特色的墙绘、砖瓦围墙彰显民族风情,一幢幢二层小楼干净整洁,房屋外部还设有宽敞的庭院、菜园等空间,路旁绿化、建设文化墙等实现农房风貌与整体环境相协调。今年以来,场边村以关口新寨组为试点开展宜居农房庭院提升改造建设,目前已组织建设完工63户。治出效率,更治出效益。因地制宜,“五治”示范点打造与兴村富民各类业态发展相得益彰。立足旅游资源——湖潮乡车田村10户闲置农房盘活(5栋民宿+5栋农家乐)已全部完工,带动就业28人,户均年收入约增加3万元。以点带面,实现农户受益、村集体增收、平台公司和投资方盈利的共赢局面,着力打造湖潮乡盘活闲置宅基地及闲置房屋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范本,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化、标准化发展。挖掘民俗文化——党武街道龙山村利用农户闲置宅基地打造了近平方米的书法教学基地“龙山书院”。同时,对村内余平方米闲置校舍修复改造,盘活闲置建设用地,打造以“党武辣子鸡火锅”为特色美食、以党武辣椒为特色品牌文化的龙山山庄·辣子鸡文化推广基地项目,7月份已正式运营,预计年收益20余万元。乡村生态展现新气象,农村民生跃上新水平。“我们的初衷就是想要村民们意识到,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可以为每一位村民带来红利。”高峰镇龙宝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李新鑫说道。位于高峰镇的贵安农投农源达龙宝村村集体店,是贵安新区首个村企共建惠民超市。今年,龙宝村和贵州农源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合作,通过利用村民闲置房屋创新打造微型农村惠民超市。超市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所获经营收入则归全村所有。村民在店里购买物品,消费1元积1分,年终将按积分总额的5%进行现金兑换。“这是我们家过去不常用的屋子,现在惠民超市开起来了,闲置房屋也利用了起来,每个月还有了固定工资和提成,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王连香说,自8月18日店正式开业以来,每天都有不少村民光顾,得到了越来越多村民的支持。“我们做到货源充足,平价销售,减少村民买到假货的风险,引导村民文明购物。”李新鑫说,惠民超市的正常营业,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民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我们将继续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模式,把群众牢牢联结在村集体经济产业链上,激发村民们的内生动力,全民共建和美乡村。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成为了乡村文明的守护者。“我们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村务监督会作用。引导广大村民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增强主人翁意识。”湖潮乡平寨村监委会主任莫荣香告诉记者,在创建宜居乡村工作的过程中,村里成立了积分评议小组,每个季度都会对各家各户进行现场评议。现在村民们都有了很好的卫生健康习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金忠秀编辑刘娟二审李劼三审闵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