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发表于年6月)
文市石林位于灌阳县文市镇西就村,东临灌江,距灌阳县约35公里。石林由大理石侵蚀而成,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占地约5平方公里。石林奇石罗列,怪石叠出,具有双层结构、剑状峰顶等特点。比较经典的景点有“飞马横空”、“八仙飘海”、“雄鹰展翅”、“仙人牧鹿”等,形状奇特,栩栩如生,可与云南路南石林相媲美。石林旁田陌相间,石径通幽,更有古井清泉,小桥流水,仿若人间仙境。据岩溶学博士蒋忠城先生考证文市石林后发现其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它是一种比云南路南石林更典型的剑状岩溶地貌。二是它有比世界其他热带地区的剑状岩溶地貌具有更复杂的发育历史。
咱作为灌阳人,走过了灌阳的山山水水,文市镇也去过了无数八次,唯独文市石林,没有游过,引为憾事!
年6月28日,时已至夏,暑热袭人,但挡不住我一游石林的兴致,于是携妻前往。
上午十点左右,我从文市交警中队对面的一条小路岔进去,车就停在西就村的卫生室附近,步行前往。
沿着田间石径,边走边拍。
山不高,然怪石嶙峋。树不大,然品种繁杂。
透过树木看奇石。
小桥流水
怪树奇石,宛若一幅盆景。
由于没人介绍,我也不知道此等景物是否取了名字,或是取了什么名字,其实,这也挺好,各人可以放开想象空间,取一个自认为贴切的名字。
这是不是什么八仙飘海的景点?
田间的石径小路,现在已难得一见了。
峰峦如聚。
石壁之下,石径尽头,有泉汩汩流出,块石围拢,即成一井。
山下有清泉,山上有奇石,这是景还是画?
山脚不见有洞,但泉水仍从石缝中冒将出来。
一股清泉涌出,水量还不小。
泉水流下,在青石间跌荡起伏,千回百转,款款而去。
山上的石头真有点像二师兄!我将之取名为猪八戒背媳妇。
石径通处,尽有果树篱笆。
石径这头,则是蔬菜稻田。
岩石似张开大嘴,一口将水果吞下。
石板沧桑,不知经过几多岁月。
山边有小白房子一座,可能是许愿之处。
沿着石径,继续向山上进发。
山那头,怪石林立,似神仙在开会,取名蟠桃胜宴,你看如何?
眼穷处,楼房座座,正是文市镇的建筑是也。
远看青山石径斜。
上得山顶,放眼望去,灰绿相杂,石比树多。
石间小路,水泥铺过,然两边野树杂草,尽情生长,似要将小路吞没。
小路顽强地向山里延伸。
青石层叠,看似无路,然近前一看,一路横生。
岁月似刀,在石上刻出一道道痕迹。
徜徉在石缝中间1。千百万年来,这些风霜雨雪造就而来的千姿万态,任凭人们前来观赏品评,而人生,就是那么短短一瞬!这些石头,还将迎来送往多少客人?
徜徉在石缝中间2
徜徉在石缝中间3
徜徉在石缝中间4
徜徉在石缝中间5
徜徉在石缝中间6
石缝那头有什么?
向下有一道石门。 穿过石门 不远处,一块巨石突兀兀的立了起来。
巨石立起,犹如一块石碑。
路遇三位学生,系刚考完高考的高三学生。
山上一些地方,被青藤缠绕,有时,不得不佩服一些植物顽强的生命力。
徜徉在石缝中间7
石山这边,山下有一些石材厂和砖厂,这多少有点煞风景。
然山上的石头还是美的。
人工制成的跳步,下雨时这里可能有些积水,但用几块天然的石块做成跳步,可能效果更好。
转过一弯,在树丛中间,草地之上,一块巨石突突兀兀地冒了出来。
近前一瞧,这块巨石,犹如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执拐杖,回首凝望。要是我来取名,我就将之命名为“苏武牧羊”。
踏上台阶,还能看到什么?
这里可能是汇聚着石林的精华部分。
一块巨石,生生地安放在另一巨石之上,前高后低,形似一只灵犬,后面翘起来的,是它的尾巴,前面就是它昂然而立的头部,仿佛正在仰天长啸。我取名为“天狗追月”。
许多岩石,顶部都是尖的,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剑状岩溶地貌类型?
两石中间,是一块稍矮的岩石,恰似一位老者蹬坐在那里,我取名为“姜太公钓鱼”。
中间那块石头,像一只狗儿向天长啸,我取名为“天狗啸月”。
石林漫步
如果不叫天狗啸月,简直有点对不起这块石头。
一丛一丛的石林。
一丛一丛的石林2
一丛一丛的石林3
一丛一丛的石林4
石林丛中,看似无路可走,只有小径向下延伸。
石缝只有一人来宽,里面黑黑的,不知是洞还是路,只能硬着头皮向里走了。
抬头向上,顶部有洞,使得一点光亮从外面照射进来。
妻有些胆怯,不敢向里走。
石缝其实并不长,三十来米而已,另一头,已有光线照射进来。
石缝的另一边,有台阶可以拾级而上,还好是路不是洞。
杂草野树已将小径覆盖,只能试探着向前进了,要知道,因为天气炎热,我穿的正是长短裤,走过众多的茅草路之后,我发觉,这是今天我最大的失策。
回首来路。
台阶之上。
一堵石壁。
又遇到了几游客。
旁边有块巨石生得丑陋,其状莫名,丑到极致,就成为美了。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
石林中的小路。
石缝之外,别有洞天。
穿过一个小洞,一个天然的纺缍石突然在眼前。岩石中间大,两头小,上接洞顶,下连洞底,谓为奇观!
折转后继续向前,前面一个个巨石汇聚于一个小山之上。
这些石头形态各异,各有特色。
这块石头生得奇特,妻子命名为“OK石”,其状很像一个“OK”的手势。我觉得,这个命名是神来之作,有时候,过多的想像和形容显得过于繁杂。
一块巨石好像很随意地摆放在一个空地上。
另一个角度拍这飞来之石。
“OK”石和周围的景色。
小路又从石缝中间穿过。
从另一角度拍“OK”石。
来张远景。
别了,“OK”石。
穿行在石缝中间。
这块石头很像有人手执烟斗,正在抽烟,我将之命名为“吞云吐雾”。
前面,可以见到村中建筑。
石山还是石山,但没有前面的精彩。
穿行在石缝中间2
山边景色。
石头飞来,状如靠椅,安放在悬崖边上,天下江山,谁人敢坐?
岩石层叠,似倒非倒。
这里还有采石留下的痕迹。文市还有一些地方,有很不错的景色,可惜被采石破坏了。
堆积的巨石,很可能是冰川时期冰川运动搬运而来,冰川融蚀后,留下此等景色。
快到山边了,为冰川的前端,巨石堆积更加明显。
从一座石材厂的一条小路边,回到S国道之上,结束文市石林之旅。这里离我停车的地方,大概有1.5公里的距离,我只得冒着炎热,步行十多分钟回去取车,这是此行不完美的地方。此外,游文市石林最好的季节是冬秋两季。因为,石林之内,即无大树可以遮荫,也无凉亭可以避暑,炎热季节游石林并不十分明智,如同暑期去温泉一样不适当。加上山上蚊虫较多,最好随身携带驱蚊用品,这是我被好几只蚊虫叮咬后带来的教训。
现在,石林的开发还处于一个非常初始的阶段,也没有收费,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太多太多,但愿文市石林的明天越来越好!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23.html